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心的自由@㚕磬


    「認真的女人最美」一句耳熟能詳的廣告台詞,讓我品味、咀嚼了十幾年,從表面的專心,到內在的專注,我們會發現,那種美,不是形態、造型的美,那種美是「感動」,而要散發出這種感動,唯有自由的心,天真的心,那無法揣摩,而是自然而然地散發出來。



    宋詞主張「詞不用雕刻、刻則傷氣,務在自然」,在現今社會中,我覺得「自然」可真的是一門大學問,但這門學問很特殊,他完全顛覆我們的既有概念,他很簡單,但就難在他太簡單了,我們那被訓練到複雜的大腦,種種的思維、想法、邏輯、概念,就像鐵幕一樣,把我們的真心給框架了起來,把我們與天地萬物分隔開來,讓我們忘記了欣賞自己的美。

我一直在主張「恢復」我們早就俱備的審美,莊子認為美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這個自然代表著「本來如此」的意思,所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梅堯臣:「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平淡裡頭就帶著不凡,藝術創作也是如此,不是標新立異,我喜歡順著上天給我的機緣,品味自然的生命,讓自己的心自由,讓自己與天地共舞,所以最後我覺得藝術創作不是做自己,而是試著把自己交出去,我常說:「每件作品在自然的環境之下,自我完成。」



    自古以來,我覺得所有的文化經典都在傳承著同樣的訊息,老子說「道法自然」,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蘇軾的前赤壁賦說得更明白:「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他們都指著同一個方向,那是個大圓滿的極致大美,心的自由,就像耶穌所說:「像小孩一樣的天真。」所以我會喜歡宋瓷的韻味也覺非偶然,宋代的藝術創作原則上獨尊"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的那種自然沖淡之美,那種「大巧不工」的線條,更讓我們能夠更單純的觀物參語,也與現在新生活所提倡的身、心、靈合一不謀而合。

遊於藝是我的創作態度,青瓷的寧靜優雅更能承載我對萬物的理解與感動,那藍而不艷、青而不翠的靜謐釉色,安撫了現在已經超頻的腦波,釋放了心念的力量,我自詡是一座橋梁,我將生命種種的趣味與情感,用一件件的創作與世人分享,願我們皆能恢復自由的心,喚醒內在自然的美學生活品味。

若您覺得本文不錯,請記得按G+給㚕磬鼓勵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