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並蓄、中庸之道,一直是中華文化奉為圭臬之精神,我們從小就聽過:不偏、不易,中庸行之。這中道的想法,不單單只在文學上流傳,從漢代開始,其政治、生活與藝術,皆是圍繞在這個中庸的理念,或許中庸不只是個道德規範,而是一種平衡的美。
一提到「中庸」兩個字,我想很多朋友已經退避三舍,腦中出現一堆問號!說真的,我自己也沒研讀過這些古籍善本,漢代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裡頭記載著許多五行、八卦、天地陰陽等等制度與規矩,這是一本相當難讀且艱澀的著作,但有趣的是,生活許多點滴、經驗與規範,甚至許多智慧,我那沒讀書的外婆都懂,她認識的字可能一雙手的數得出來, 常常口中呢喃的一句順口溜,裡頭總是包含著古老的經驗傳承,所以,中華文化承載的中庸態度,或許可以從生活的細節去體會。
只要在一個方型的案上,擺一件圓形的作品,自然會出現一種平衡的美感,看起來就舒服,這種「天圓地方」的概念,我們本來就懂,只要是平衡,看起來自然會有一種穩定的感覺。相信您也看過古錢幣,圓形的錢幣裡頭鑿了一個方形的孔,俗稱「孔方兄」,這也是利用方圓的搭配,方圓的穩定,也代表著國家的安定。
中國的園林建築也是如此,一般對外會有幾進落、幾開間等等正經八百的規劃方式,但只要是私人的後花園就是曲徑通幽九彎十八拐。這樣的生活才有呼吸,有進退,或許這與現代人常常在週末或休假日需要往郊外走走的意境相同,生命就是需要平衡鬆與緊,我想,即便頭腦不懂中庸之道,我們就是離不開他。因為這是自然。
當然,陶瓷之美也離不開這個範疇,我常這麼說,上一個藝文盛世是在宋朝,一般而言的盛世指的是「武功強大」,我比較喜歡從文化來探討,宋代是一個高收入、高消費的時代,人家說「晉人風采、宋人道學」,從魏晉之後的民俗揉合,到了宋朝可以說是文化最高峰的黃金時期,青瓷也是如此。
以青瓷來說,我們不難發現,一看就充滿濃濃的中國風,就像第五回所說,這種味道不是抄抄寫寫可以做出來的,從上圖天青長頸瓶來看,線條勾勒流暢,這種流暢的線條取材自水滴,這種「格物」的觀察,是非常理性之思考。以這個瓶來說,有一點垂肚才美,更能感受到長頸向上延伸的力度。
再來看釉色,輕輕平淡天青色,若您有機會上手,卻會被她釉層的質感深深吸引住,我喜歡說「感受」釉色, 因為青瓷釉之美,不適合匆匆一瞥,與之對話,就像園林小徑,曲徑通幽,應該可以慢慢探索與品嘗她。
「兩條線、一層皮」是形容青瓷最高境界,理性之線條,配上感性的釉質,又是內與外的呼吸,這種美與日本陶瓷系統完全不同,日本風格作品是往極度感性的方向去發展,日本藝術追求人與物成一體,中華文化之中道是追求單一物件的中庸之道,進而從單一擴展到空間整體的平衡。
現代的文化繁榮,或許讓我們有機會成為銜接宋代之後另一個文化盛世,更開放、多元的態度,身、心、靈的平衡已成為2012之後全球化運動,我相信,古老那中庸智慧,不會因為速食文化而消失,反而會因為您我的渴求而更加普及。
汝釉青瓷在這幾年造成很大的旋風,她看似簡單,是因為她的純粹。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旋風來的時侯,豬也會飛,風平浪靜的時候,老鷹依舊翱翔。」流行終究會消退,而青瓷承載著深厚的華夏文化精粹,我們本質已具備,就等您準備用心與之對話。
對話,就在您用雙手捧著她的同時發生,
連結,就在您用內心感受她的同時完成。
----第六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