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一盌須彌天地⼩


粉青海棠紅茶盌

    我想每個人的生命之中都有一些事物讓您無法忘懷,茶盌,似乎就在我生命中扮演著這樣的角色,我每天都會花一點時間與茶盌獨處,他像是一個說書人,我可以捧著一只茶盌,聽著天地的脈動,他也像是一個平衡者,在我心煩意亂的時候,一只茶盌,可以平衡我紊亂的腦波,而茶盌的易親近性,也讓我在創作上有極大的發揮空間。

    因為自身的創作屬性,我擅長用線條與釉彩來訴說對人、事、物的情懷,我覺得「感受」往往比訴說更直接且精准,茶盌,只剩下線條、圈足與釉色,因為其單純性,反而沒有雜質的承載了更多的情感,與創作大件作品不同,在塑形每個茶盌,我常讓自己處於無概念的狀態之下,用很單純的直觀美感去勾勒每一個茶盌的線條,而且在土胚陰乾的過程當中,我就會很習慣的用雙手去捧每件茶盌,感受他原生的力道,開始思考用什麼質感的釉彩去搭配,所以在我心中,茶盌,是用碗的形態,去訴說了天地無垠之寬廣遼闊,似乎就像自古以來的大成就者一般,用人的形態,去佈道。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認為,茶盌似乎就是我創作的道,他可能沒有直接且具象的故事,但他完全承載了我創作的原生力,請您一道感受,拋開既有的認知,我想會有很特別的感覺。

    我常說,茶盌是雙手的延伸,是否有可能讓每個茶盌,成為創作與欣賞者的共同觸角,人與人初次見面,習慣用握手作為第一次的接觸,而當您捧著一只茶盌,也代表著與最真實的我做第一次的連結。這是真實的恩典。

利休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第廿三回 五階秘境自探尋,超越高峰本我孕。


馬斯洛之需求理論

心理學家-馬斯洛(A.Maslow)很早就提出了人類的五個需求,分別為:生理、安全、社會、尊重與自我實現需求,這五大需求一層滿足了就接著上一層,像金字塔一樣,差別的部分在於價值觀念的不同。在這個社會上,大部份的人都忙碌著滿足這些需求而活著。馬斯洛在他死前的一年(1969),更提出了第六大需求為「自我超越需求」,他發現了唯有追求「自我超越需求」能讓一個人的生命更加完整,除此之外,自我超越需求伴隨著他所提出的「高峰經驗」,甚至可以讓人補足前面五個需求的不足。可惜的是,馬斯洛在1970年的時候過世了,他並沒有寫出如何達到自我超越需求的方法。話雖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從一些大成就者身上學習到如何完成自我超越的課題。

我想我們放開這些專有名詞,前五大需求其實是很明白的,就是從首先原始的填飽肚子,到開始追求人生的安全感,進而追求社會地位,然後利用自己的天賦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所以可以發現在追求這些需求的過程當中,我們不知不覺的提升了自己的視野、眼見與見地。可是這些可不能跳級而為,若一個生理與安全需求不滿足的人,過分去追求自我實現,會出現嚴重失衡的現象,可能會變成一個憤世嫉俗的憤怒少年,高調的空談與滿腔的怨言。

在創作的生涯當中,我也發現創作的生命也如同這幾個需求一樣,一開始我也要做許多符合大眾口味的作品來餵養自己,從這個過程讓自己的基本功更加穩固、紮實,然後再慢慢的開始選一個自己最喜愛的方向深入研究,當經濟問題解決了,不知不覺也將技術與方向確定,當然會開始參加比賽或者辦展覽以期獲得更多的肯定,最後達到自我實現,最後藝術圈插一根旗子立足,甚至發會更大的影響力。所以若是一步一步來,不難發現自己的作品將越趨成熟、穩重與大器,或許這就是藝評家常說的厚實感與創作符碼。反之如上一段所云,在馬步與方向尚未養成之前,一位工作者過於追求自我實現需求,也會出現刻意造作、不自然與不平衡的作品,更糟的狀況是會出現夜郎自大與孤芳自賞的窘境,這樣的作品常會被評為不知所云的創作。

那為什麼說第六大需求這麼重要呢?以大多數人的認知,似乎人生不就是以達到「自我實現」為終極目標,馬斯洛晚期時發現,若只追求自我實現,將會過度膨脹自我,內心的謙卑與大愛出不來,會自認為與眾不同,這似乎與大智者所說的破小我背道而馳!所以自我超越需求就是開始探尋靈性與生命真正的答案。當開始追尋自我超越,將會開始探尋為何自己深陷某個需求課題而無法滿足的答案;當開始追求性靈成長,將會發現原來除了大腦認知的自我之外還有更豐沛的本我支持著整個空間。

㚕磬在這幾年的創作生涯當中,除了不斷充實自己的積累,也一併追尋更寬廣的靈性生命,我發現,本我的追尋讓我 漸漸體會到高峰經驗 中的無畏恐懼、內在豐盈飽滿的喜悅,伴隨而來的是一波接著一波的靈感,可能有些片段我尚未能實現,但我相信隨著創作生命漸漸地成熟,未來是很令人期待的。

----第廿三回完----


2014年3月27日 星期四

第廿二回 綠青雙色質相異,中華陶瓷二路奇。


璞玉(青瓷)

綠釉與青瓷釉(或稱青釉)是一般入門者比較容易混淆的部分,初見青釉,會覺得「綠綠的」、「藍藍的」,可能有一天您聽到「綠釉」,大概會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在東方文化當中比較容易見到青釉系列,但在西方文化,可能就會比較熟悉綠釉,因為嚴格來說,古代西方有綠釉,並沒有出現青瓷。

綠與青有著本質上的差別,說文解字對青、綠、藍這三色有著明白的見解,古人的眼中的綠是「帛青黃色」;藍色則是「染青草也」;青色則為「東方色也」,簡單來說,古人認為最綠的顏色稱為藍,另外,有沒有發現一件有趣的事,青已跳脫客觀而成為主觀的辨別,什麼稱為東方之色?裡頭是包含了文化、傳統、意識與定位,所以白話來說,綠釉是盡可能客觀、理智地呈現一件事物,不做遠離現實的追求,而青釉呢,追求美學涵養、文化使命,古人賦予了青色以生命,是大地的蓬勃生機,領銜獨唱著東方生命的頑強。

綠釉早在漢代已出現,而且已經掌握了技術,當時青瓷釉系還屬於青澀階段,完全不成熟,偶有佳作,所以色彩飽和的綠釉縱橫華夏地區。綠釉為鉛釉的一種,加入了銅而發色成為綠色,屬低溫釉,由於溫度不高,強度不如瓷,後來也大多作為冥器行使,也因為如此,綠釉造型天馬行空、生動活潑。甚至到了唐代,與大漢相同,生活富足,恢復了厚葬風氣,墓葬用的冥器還有專門的生產窯在燒製。是否發現,也與我們現代差不多,只是我們改成用紙紮的。綠釉到了乾隆時期更是極盡工藝之能事,其中松石綠鏤空花籃,馬未都先生甚至認為此作品已脫離陶瓷之本質,成為純粹觀賞之物。

松石綠鏤空花籃(綠釉)

青瓷釉屬高溫還原釉系,其特殊的韻味與中國人所追求的文化質感相似,所以古人在青釉上卯足全勁、下足了功夫,青色已經從視覺層面昇華到精神層面,所以青瓷釉直到宋代達到巔峰造極,也因為如此,青釉通常伴隨著文人美學素養, 難見奇技淫巧之作。不過有陽必有陰,所以青釉這個系統背負著文化沈重的包袱,突破的極為緩慢,但每次突破都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偉大的足跡。

綠釉與青釉之間,是客觀與主觀、低溫與高溫之差別,裡頭技術層面、美學素養、哲學思考完全站在天平的兩端,綠釉與青釉,不正是讓我們思考生命中表象與內在同一事物的一體兩面,孰真孰假?

走在陶瓷的創作之路,㚕磬深愛青釉系統,蜿蜒的青釉歷史長河,不會在現代科技與繁忙的社會當中乾枯,甚至在這心靈的文藝復興時代,好像我們也開始能夠感受到這東方之色的魅力,是否您也開始能夠真正體會所謂「古瓷尚青」的真正含義了?

----第廿二回完----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第廿一回 胸懷若谷納八方,細琢自心著篇章。


粉青鐵線茶盌

日本茶道有一句:「一樂,二萩,三唐津」,這是日本茶人心中對茶盌的最高評比,若您對日本陶瓷系統熟悉,肯定對樂燒、萩燒與唐津彩不陌生,其實我自己也很喜愛這些日本風味的作品,不過㚕磬本回不是要推廣日本茶道,而是當我聽到「一樂,二萩,三唐津」時,心中有很大的感觸,因為若用目前中華茶藝的觀念,這些茶道具根本就不合格,但若我們永遠用這麼狹隘的眼睛來評斷一件事物的好壞,可能不自覺地錯過了許多生命美好的經驗而不自知。

樂燒與萩燒盌,有很大的特色,就是這種茶盌刻意不將作品燒到完全瓷化程度,所以他們有個很有趣的共通性,就是都會「吸水」,而且敲擊起來並沒有中國人最愛的金屬磬聲,反之,卻是深沈的木魚聲,所以茶師在展演這類的茶盌時,有時會先將其泡水,以降低茶的滲透性,也因為會滲水特色,會如前段所言,讓部份中華茶藝的朋友不屑一顧。也因此喪失了玩味這類作品的生活趣味。

各位在初學茶道的時候,想必也會學習諸多儀軌,而這些規矩或許是一個暖身、前行,讓我們身心準備好去體驗一種「文化」,藉由這些文化活動讓我們開始將注意力回歸到自己身上,進而達到身心平衡的境地。所以不難發現,所有的文化活動,其最終目標都指向同一個方向 -- 恢復自我感知、認識自我。

身在多元的台灣,其實我也很讚賞許多中華茶藝的老師們,每位推廣者皆開創出許多對茶藝不同詮釋的方法,若您喜愛喝茶,我也建議您去嘗試許多不同的方式來品茶,每個流派皆有其不同之特色,我想其中的優缺點只是切入的角度不同而產生,重點還是在於體驗的過程,用放鬆的態度、專注的操作,或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㚕磬以茶道為緣,其實欣賞藝術也可以用如此開放的角度切入,㚕磬並非全才,只是借用與我自性相合的青瓷與冰裂為媒介創作,對於其他類別,也是抱持著高度的興趣與好奇心。仔細想想,㚕磬期許自己的作品能夠不斷地療育觀者的內心,不過圍繞在我生活周圍的藝術活動,件件都療育了我自己。開放自己的內心,內化再反芻,每個人都是生活的藝術家。生命就是您最偉大的作品。

----第廿一回完----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第二十回 表情傳神舞大戲,氣質迥異汝來惜。



在陶藝的賞析裡頭有兩個名詞很傳神,分別為「表情」與「氣質」,表情是創作者所負責的部分,所以創作的人比需把表情做的到位,而氣質就是作品所散發出來的韻味,台語有一句話「這個人的氣質跟我很合!」所以氣質這一端就像青菜蘿蔔各有人愛,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首先我們來談談表情這一區塊,已當代陶藝這一個類別,有我喜愛的青瓷、冰裂,有青花、彩繪也有日本的志野、萩燒等等,不同的類別皆呈現不同的表情與氣質,當然這些類別的外觀也都有很大的差異性,一位稱職的陶手不只是單純做出外觀的不同,還會深究每個類別的內在美,藉由細微的觀察與堅持,利用傳神的表情散發出特有的氣質。

舉例來說,京劇霸王別姬這個橋段,最記得當代傳奇劇場的吳興國老師在詮釋項羽聽到四面楚歌時的眼神,同樣的一副花臉,吳老師的眼神真的讓我感覺到的霸王驚恐與不安,我想這就是細膩與真功夫。

粉青膽瓶
青瓷系統有一種釉色稱為「粉青釉」,假如您有機會到臺北故宮的話,一定要往南宋官窯的展區來探索這支溫潤的釉系,若簡單用外觀來區別,匆匆一瞥,粉青就像是粉綠色的釉,不過若仔細探究其表情,粉青釉質就像優質少女的皮膚一般,水潤透亮,白裡透出淡淡的青玉色,充滿生機,甚至用手去輕撫,您都可以感受到飽滿的水頭,到位的粉青,那樣的氣質非一般塗塗抹抹的可展現出來的,因為那是由內而外自然的散發。

我常說:「利用欣賞人的方式來入門藝術品」,我們自己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氣質的人,喜歡一個人,是很直接的,並不會去計算他眉毛彎曲的角度、大腿與小腿的比例,藝術品亦然,青瓷的溫雅性,彩繪的故事性,日本傳統陶瓷的古樸,不同時期的心境,可能使您與不同的系統有共鳴。而在自己創作生涯中,我發現我似乎只是專注于「幫」每件作品做足表情,粉潤的粉青,細膩的天青,深邃的砧青等等,都散發著獨一無二的氣質。

粉青茶盌

朱熹「半畝方糖一鑑開,天光雲彩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否藝術創作與賞析也正是如此?那道活水或許是對萬物無盡的感動,而藝術圈就像一塘水,我想越多的活水注入,更能讓這塘水真正達到清如許的境地,願諸位創作者盡力舞出最真的表情,也願更多的朋友能夠找到與自己氣質相投的作品。

----第二十回完----